close

前些時間有一則故事..
北投行義路上有一尚未公開的新建案,經過三四年的都審,終於通過法規
在期初的規劃從一坪四十萬的養生住宅,在經過這段時間房市起飛的洗禮之下
建商也欲罷不能想趁這一波勢向商追擊,想將原來的單價調高到一坪兩百萬來銷售
於是找了一些業界線上有名的人來加持,當然對於建材及配備上也會升級
但重點是此案是經過都審審核過的案子,也就是說必須按照原規劃內容來執行
雖然換了大師,但是得FOLLOW原創者規劃內容,故換了大師但變動性其實不大
當然,經過大師的加持也會產生不同的火花,
原創者也只能吞下這幾年來辛苦的經歷

在台灣的設計界,其實談到真正的尊重,是少之又少
業界中想要成名的不在其數,反之想要隱姓埋名的也不在其下

而房屋業普遍由代銷團隊引領建築團隊更不在話下
往往美麗動人的文字,舒適優雅的意像照片,語法流暢的銷售手法就足以將一間房子的價值給突顯出來
但建商營造的品質呢?其實只有買了才知道,最後還是消費者買單
如何上述這各新建案,從四十萬到二百萬的差價
最後苦來還是買房子的你

在換湯不換藥的情況下,一間房子屢創新高
試問國民年平均所得都不及房子一坪的單價時
蓋了這麼多的房子,創造這麼多的空屋率
政府是否難辭其咎
與其放行那麼多的建照,倒不如多一點綠地來美化身心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v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